究竟筆者「問」的是在什麼 ? 引起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同學們在星期一的 “Media & Popular Culture” 課堂上,為「新聞報章」這個「媒體」引起擊烈的爭辯;但從他們的討論中,的確帶出了很多值得深思的問題。
人 們身處現今這片「資訊麻木」和「頹廢」的文化裡,「人」還可以怎樣?似乎「接受」已經成為一種例行公事 (Routine),「思考」已沒有時間,更別談什麼是 「對」 與 「錯」;要認真「消化」身邊的事物已經不容易,還要「選擇過濾」,根本「奢侈」到沒法想像!正當一切事物看似理所當然, 人的「尊嚴」和「道德」還存在嗎 ? 這又回歸到那根本的「問題」,誰作決定? 誰是誰非?
課堂中,那位女同學在言語間表示某某女藝人是刻意「製 作」被「偷拍」的事件時,她暗示那位女藝人是「應有此報」的立場,證明了這位女同學已「真正」被「教育」了,她已忘記了作為「女性」是有「尊嚴」的,事實 是每個人的「身體」也有「私隱」,根本不應成為大眾的「娛樂」和「玩弄」的工具。但為什麼今天的社會 變成這樣? 是我們「放棄」了選擇的權利嗎? 還是現世的「生活模態」就只有這樣?
說來巧合, 因為這個「偷拍」課題在星期六的 “Adaptations, Theater & Culture” 也有被提出來思考和討論......大概這就是現今所謂的「視覺文化」趨勢所引發的病態「都市現象」。
筆 者認識一些年青朋友,總愛一天到晚,什麼東西也用「手機」或「Digital Camera」拍下來,不論是「一頓午餐」, 「一件玩具」, 「一位不認識的人」...... 最初,還感覺他們有趣,但漸漸已發覺他們「不尊重」他人了,不論別人是否同意,也把那些「視覺紀錄」 據為己有,甚至「公諸於世」,無奈地筆者也曾成為其中的「受害者」...... 最可怕是別人會隨意將別人的「醜態」相片放到 “Facebook” 之類的相簿内,瞬間成為別人「點擊」的對像,還要加插一些 「玩笑」的言詞;最後當一切已公開「散播」,那位「原創人」相信已經「遺忘」曾經傷害了別人,因為他們從來不懂「思考」各種看似簡單和理所當然的生活態度 和行為,其實可以何等影響別人......
究竟「先進」科技對我們的「生活」、「道德觀念」、「價值觀」有多大影響?老實說,筆 者已不能想像沒有 “Apple Macintosh”, “Nokia” 手機 “iPod” 和 “Sony” Digital Camera 諸如此類的東西的日子會怎樣過...... (很可憐吧!) 現實的無奈是,因着工作的性質、生活的習慣, 人際網絡等關係,本人不得不承認,已不由自主地被科技「操控」了。
當各位同學也選擇帶一些擁有「歷史」價值的 “object” 時,大概也解釋了為什麼本人在 “Theater” 課堂中會選擇 “iPod” 這件科技產物作為一件對自己很有「意義」的東西;因為它已完全使筆者「迷失」在這個世代中......
人 們身處現今這片「資訊麻木」和「頹廢」的文化裡,「人」還可以怎樣?似乎「接受」已經成為一種例行公事 (Routine),「思考」已沒有時間,更別談什麼是 「對」 與 「錯」;要認真「消化」身邊的事物已經不容易,還要「選擇過濾」,根本「奢侈」到沒法想像!正當一切事物看似理所當然, 人的「尊嚴」和「道德」還存在嗎 ? 這又回歸到那根本的「問題」,誰作決定? 誰是誰非?
課堂中,那位女同學在言語間表示某某女藝人是刻意「製 作」被「偷拍」的事件時,她暗示那位女藝人是「應有此報」的立場,證明了這位女同學已「真正」被「教育」了,她已忘記了作為「女性」是有「尊嚴」的,事實 是每個人的「身體」也有「私隱」,根本不應成為大眾的「娛樂」和「玩弄」的工具。但為什麼今天的社會 變成這樣? 是我們「放棄」了選擇的權利嗎? 還是現世的「生活模態」就只有這樣?
說來巧合, 因為這個「偷拍」課題在星期六的 “Adaptations, Theater & Culture” 也有被提出來思考和討論......大概這就是現今所謂的「視覺文化」趨勢所引發的病態「都市現象」。
筆 者認識一些年青朋友,總愛一天到晚,什麼東西也用「手機」或「Digital Camera」拍下來,不論是「一頓午餐」, 「一件玩具」, 「一位不認識的人」...... 最初,還感覺他們有趣,但漸漸已發覺他們「不尊重」他人了,不論別人是否同意,也把那些「視覺紀錄」 據為己有,甚至「公諸於世」,無奈地筆者也曾成為其中的「受害者」...... 最可怕是別人會隨意將別人的「醜態」相片放到 “Facebook” 之類的相簿内,瞬間成為別人「點擊」的對像,還要加插一些 「玩笑」的言詞;最後當一切已公開「散播」,那位「原創人」相信已經「遺忘」曾經傷害了別人,因為他們從來不懂「思考」各種看似簡單和理所當然的生活態度 和行為,其實可以何等影響別人......
究竟「先進」科技對我們的「生活」、「道德觀念」、「價值觀」有多大影響?老實說,筆 者已不能想像沒有 “Apple Macintosh”, “Nokia” 手機 “iPod” 和 “Sony” Digital Camera 諸如此類的東西的日子會怎樣過...... (很可憐吧!) 現實的無奈是,因着工作的性質、生活的習慣, 人際網絡等關係,本人不得不承認,已不由自主地被科技「操控」了。
當各位同學也選擇帶一些擁有「歷史」價值的 “object” 時,大概也解釋了為什麼本人在 “Theater” 課堂中會選擇 “iPod” 這件科技產物作為一件對自己很有「意義」的東西;因為它已完全使筆者「迷失」在這個世代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