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一個人的身體被証實已經「死亡」,究竟對身邊的人還有多少影響?我不知道。只知道這個人在世時的經歷是一種「不滅」的記憶,是一種不斷「延續」的關係。與 此同時,對於在世的人也許會帶出很多不同的「意義」,一切在他的生命裡出現過的「人」、「事」和「物件」也可能藏有一些數不完的「故事」有待發掘。
自 從父親「過身」這件事發生了,相信家人和我也不斷經歷怎樣「刻服」這份「難已言喻」的哀傷。於是,我會突然「情緒失控」在工作間「破口大罵」那一些從來不 敢「開罪」的客人;又可能,雙眼「泛着淚光」與上司對話;甚至在上班途中因聽到一首歌而感觸至「淚流披面」...... 那又如何?人對於一些情感的「自然流露」只是一種表達而已,也是一種「釋放」。
但「偽裝」的情感是絕對不一樣的;怎樣「扮」也「活」不出 意義來。在日常生活裡,已經有太多東西要「裝」出來了,「裝腔作勢」的日子實在不好過,我們也實在過得太多這種生活了,為了生存,天天迎合別人「裝模作 樣」,又「裝扮」出滿口「仁義道德」,究竟有多少人真正「修身立業」?「身心一致」做一些不為「私利」的「好」行為來?人性的「真偽」有時候是不用刻意 「營造」的。
可惜現實裡,有很多人也是只從「單」方面判斷事物,於是對於事物的理解便會「表面」和「膚淺」起來。但一般人總是樂於「表 面」看「一件事」或「一個人」,那麼這種「偏見」只會不斷增加,直至全面推翻別人的想法,於是「習慣」不為別人設想,只從自己的感受和觀點出發;沒錯!那 就是現世普遍人的一種「悲哀」,而最可怕是這種特質正不斷「延續」。
好像最近,每當"二妹"走過來問我:「大姊,為什麼你不會再哭? 為什麼你不再傷心?」我也不知怎樣回答...... 才發現我「犯」了罪...... 原來不能像她那樣常常「擺出」「紅」着的眼和「仇」着的臉掛念爸爸,是不「孝」的女兒。似乎在她眼中我要做的是,「表演」給別人看怎樣才算「傷心」、「孝 順」...... 但我很想說:「妹妹,對不起!我不喜歡這種 “戲”。」 當然我沒有否定她有多掛念爸爸,而我也絕對明白她的心情,只是我選擇了不用刻意「哭」給別人觀賞,因為我不喜歡這一種「表演」形式。究竟一種不斷為「避 免」被別人批評的心情下所「造」出來的「情景」是甚麼東西?生活裡,如果嘗試不跟隨「世俗」和社會制度下的「規範」作一些「行動」又如何?就是「違規」 嗎?
在日常生活中,成長不斷被某些「特定」的意義和規則牽引着我們對身邊事物想法,縱然極度不滿,但礙於一些慣例、禁忌、傳統等問題而甘 於「迷迷糊糊」接受所謂道德的鑑管,而「行屍酒肉」地活下去,並信相超越現實模式的思想行為是「離經叛道」,完全不為世人接受,但事實就是如此嗎?
其實這也是我為什麼寫這份Assignment 2的原因......
(今天晚上,在老師的提議下我已閱讀過同學Justina的功課,而對於「死亡」與 “Theater” 這個題目,我又多了一些體會和思考,「希望」於這個星期裡作一點回應......)
以下是我的 Assignment 2
「儀式」的開始和結束......
於 我不斷「思考」人類死亡的「真實」意義時,其實很迷惘...... 在不斷翻查及尋找「死亡」於個人及社會有多少影響的同時,才發現原來「死亡」不是最可怕,大部分人「忌諱」的只是為了逃避,不願意面對。於是一連串為「生 人」的「儀式」正式展開,而且還是以極不自然的「人工」方式進行;當然從古至今在不同地方及時代的文化裡,一個「儀式」可以超越我們的想像並蘊含不少與宗 教、社會、傳統、階級、制度、性別、權力關係等複雜及深遠的意義;但作為將會成為「死亡」的一分子 (每個人「必經之路」),我認為還是多作了解,希望能夠求以最「正面」的姿態認識這件事,因為形成「恐懼」皆因不了解吧了。
簡單而言,「儀式」就是「把戲」,可能包含人對宇宙的理解/不理解。因此「儀式」的作用,在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互相理解和關係,具有穩定人心的功用。最終,對於一個社會而言,「儀式」可以有說教的作用,也幫助安撫人心和助人克服恐懼。
正 當現代人的價值觀、生活方向與思考模式也與前人持有距離時,為什麼現今的人還是不斷追隨一些所謂傳統的「儀式」而進行祭祀、慶祝等活動?究竟是為「誰」而 作?為「別人」?還是「自己」?我想只有人自己才最清楚。在「資本主義」及以經濟為主導的社會裡,大概沒有什麼人曾經認真「想」過我們對這些「儀式」的誤 解有多深?一切只顧「生人」的利益關係及「交易」天天在身邊發生,那些「虛假」的「面具」不只在「營營役役」的人類世界當中隨處找到,於亡者的世界,竟然 也被「生人」弄得商業化到難以相信。那些不斷「利用」死亡對人類做成的威脅及不安作為營商謀利工具的人,可曾了解他們「開」的是一個怎麼樣的「壇」?當 「儀式」背後的意義被「曲解」致模糊不清時,世人可曾為「儀式」中的主角想一想?為什麽還有人那麽執着?要「生人」堅持一些固有的形式做一場「戲」?當人 離開了,在世的人還是誓不罷休,延續金錢世界裡以物質、欺詐為主導的社會觀念,將一些沒有意義的「儀式」强加於那些死者的世界裡?究竟要交待些什麼?
就 以一個現代的喪禮為例,人們的「搞作」也不外乎為「生人」作一點心靈安撫,至於在那位「死者」,沒有人可以肯定他/她是否可以接收那些「禮儀」和「物 質」。那為什麼「裝模作樣」?似乎死亡的「真相」是不容易接受,但那些「虛假」的面目更可怕嗎?為死者掃上了一抹「妝容」以「面具」掩飾「真貌」,也不能 掩蓋現實已死這件事...... 歸根究底只是人「害怕」死亡,企圖以「儀式」掩蓋對死亡這個模糊不清的「表象」作出拒絕;「儀式」的最終目是「生人」要尋求一種使自己「安樂」及「接受」 的形式;什麽宗教的「祭禮」和「禁忌」只是一種被「利用」的工具,是被「神話化」的「儀式」而巳。於現代的環境裡,「儀式」甚至可解讀成一種謀財的「利 器」,對於亡者的尊重可能巳消失至「無影無踪」。
本着人類不能/不想接受死亡「實相」這種想法,「禁忌」便成了最使「生人」不得不相信的 一樣東西。於本人而言,根本不害怕和厭惡死亡,因為已了解這是一個過程,所以對於親人的離世,是難免傷心,但其實最討厭的是那些百般挑剔、迷信和諸多禁忌 的人,既然這是自然不過的過程,「生人」根本不應該看作是「汚穢」的事,一個人的離世,正代表了這個人已完成任務,其實是值得安慰的。因為在這個充滿「虛 假」的真實世界裡,不見得特別值得高興。
當然不獨喪禮是「儀式」,在我們現實生活裡還圍繞着很多不同的「儀式」,當中包括婚禮、開學/畢 業典禮、升旗、宣誓、檢閱等等。如果「儀式」在日常生活裡是無可避免的,而人在社會中的生活也只是各式各樣的「戲」,那麽今時今日的人最投入演的「儀 式」,應該是資本世界的「消費」 和「商品膜拜」(Ritual of commodities)儀式。對於怎樣演釋這個「消費者」,很多人似乎已有些失控且不能自拔,面對各式各樣的購物「儀式」,很多人已成為「犧牲品」,活 生生被玩弄至「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這是現代社會裡值得「哀傷」的一些境況;奈何總有些人逃不了,成了「拜物儀式」的受害者。此等「表面化」的「儀式」 正代表了現代人的心靈不安,只可以藉着一些購物方式/儀式彌補在生活裡所飽受的折磨和痛苦。但最「恐怖」的真相是這些人只會泥足深陷,徹底成了這樣「荒謬 世界」的奴隸。
如今,一切由人創造出來的「儀式」,巳徹底被曲解和利用,不論在生、老、病、死的形式裡,還是現代都市的生活模式,也夾雜 了不少社會和「人工」因素,例如在制度、政治、權力、消費、媒介的影響下,人類儘管自以為有多「文明」和「進步」,原來也不過是社會「儀式」中的一件祭 品,不斷被「宰割」,原來「活生生」的人竟然可以如毫無自由地生存,那麼死亡/死者可能更不值待「害怕」;面對每天看似「活着」但沒有「靈魂」的人,生存 還可喜嗎?
1 comment: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