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已忘記有多久沒有繪畫人像了...... 依稀記起在讀小學的時候,第一次為一位女同學畫了一幅類似的作品,多年後的今天我仍然對那一幕的「情景」存有印象,為什麼?應該來自一種個人的「愉快」經 驗吧!因為那一次的習作我不只獲得老師的稱許,連同學們也很欣賞似的;於是那時候的「愉快」片段變成了一種深刻的記憶。
昨天的課堂練習 「對望」,給我一種重回記憶的感覺,當再次有機會「靜靜地」坐下來「看」一個人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是這麼困難的...... 表面上,「看」是用眼睛,但當同時成為「被看」的那位時,情况卻不一樣了,我應該不止看着「她」,我同時間「看」着自己;我意識到自己也被「看」,所以在 那看似「觀看」別人的時候,我不斷以我個人的眼睛「觀看」對方,而這「眼睛」是從我小時候成長到今天所用「觀看」方式,於是我被「眼睛」的視界規限了,我 發現用「眼睛」根本怎樣也看不到對方是一個怎樣的人;於是我不斷尋找,意圖找另一些出路,隨意任由「眼睛」遊走於對方面孔的每一處,以個人繪畫的經驗不斷 嘗試記下她面頰的輪廓和特徵,那一刻我不懂得其他的方法,只可以用有限的能力勾畫她的面容,切法以線條、形狀、大小、粗幼、深淺、光暗、凹凸、疏密、着 色、紋理等概念去認識她。與此同時,我不斷想究竟應該把焦點放在那裡?是頭髮?眼睛?還是看鼻子她會「自在」一點?嘴巴又怎樣呢?於是在「對望」的過程 中,我的「眼睛」大概成了對方的一種「干擾」,因為她不知道我在看她什麼?我發現她不時「逃避」我的視線,又不斷眨眼睛,情况有點不安。但當維持了一段時 間,我漸漸發現她沒那麼緊張了,大概那時候我們開始「接受」對方的凝望了,但只停留在那個階段,還未有認識對方,應該只是「觀察」,很可能嘗試為對方作一 點想像,但當中不乏個人的思考;直到完成這部份的「對望」練習,發現認識的也只是用個人的眼睛看到的 “Veronica”.
在進入第二 部分的閉眼「觸摸」練習,我終於明白「眼睛」的有限......一個每天都用「眼睛」觀看事物的人,原來是多麼「狹窄」的,這是我們從來也不注意到的,甚 至已盲目相信自己的「眼睛」是最可靠的,因為那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吧!於是我們習慣不懷疑,當然也沒想過懷疑,對於生活裡的一事一物已不求甚解,以「眼 睛」作為一種測量的工具,平面化地理解事物的真相。在現今「真假難辨」的社會生活,大概有些人已決定放棄了解什麼是「真」?什麼是「假」?因為大家對身邊 發生的人和事也無能為力吧!而我透過這部分的練習發現,儘管自己怎樣努力描繪對面的 “Veronica”,都只是一種「遠」距離的觀察;在「觸摸」的過程中,才發現有一些東西是要親身接觸的,在觀察身邊的事物也如是,只有空想的「相」一 點也不透徹,唯有在 “Touch” 的過程中,才了解有那些「真相」還沒有看清楚。
原來我是患有「失憶症」的。在第三部分的練習,其實 是另一個認識 “Veronica”的機會,是上述兩個練習的總結,但有些可怕,我發現自己在這部分可以「突然」忘記十多分鐘前認識的她......當老師吩咐我們鋪一 張白紙在對方的面孔上繪畫那應該認識了的對方時,我的腦袋突然一片空白...... 為什麽?是我在剛才的練習認識不夠深?還是太 「表面化」呢?她的面容應該是怎樣的?在有點慌亂的時候,我再慢慢靜下來,嘗試以一種類似「雕塑」的方法,再「觸摸」並「描繪」記憶裡的她。儘管這一幅圖 像不能以最細緻及全面的角度描述她,但也是一個「立體化」了的溝通經驗。唯一希望是她不要介意我粗疏的畫工「破壞」了她標緻的面容。
昨天的課堂練習 「對望」,給我一種重回記憶的感覺,當再次有機會「靜靜地」坐下來「看」一個人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是這麼困難的...... 表面上,「看」是用眼睛,但當同時成為「被看」的那位時,情况卻不一樣了,我應該不止看着「她」,我同時間「看」着自己;我意識到自己也被「看」,所以在 那看似「觀看」別人的時候,我不斷以我個人的眼睛「觀看」對方,而這「眼睛」是從我小時候成長到今天所用「觀看」方式,於是我被「眼睛」的視界規限了,我 發現用「眼睛」根本怎樣也看不到對方是一個怎樣的人;於是我不斷尋找,意圖找另一些出路,隨意任由「眼睛」遊走於對方面孔的每一處,以個人繪畫的經驗不斷 嘗試記下她面頰的輪廓和特徵,那一刻我不懂得其他的方法,只可以用有限的能力勾畫她的面容,切法以線條、形狀、大小、粗幼、深淺、光暗、凹凸、疏密、着 色、紋理等概念去認識她。與此同時,我不斷想究竟應該把焦點放在那裡?是頭髮?眼睛?還是看鼻子她會「自在」一點?嘴巴又怎樣呢?於是在「對望」的過程 中,我的「眼睛」大概成了對方的一種「干擾」,因為她不知道我在看她什麼?我發現她不時「逃避」我的視線,又不斷眨眼睛,情况有點不安。但當維持了一段時 間,我漸漸發現她沒那麼緊張了,大概那時候我們開始「接受」對方的凝望了,但只停留在那個階段,還未有認識對方,應該只是「觀察」,很可能嘗試為對方作一 點想像,但當中不乏個人的思考;直到完成這部份的「對望」練習,發現認識的也只是用個人的眼睛看到的 “Veronica”.
在進入第二 部分的閉眼「觸摸」練習,我終於明白「眼睛」的有限......一個每天都用「眼睛」觀看事物的人,原來是多麼「狹窄」的,這是我們從來也不注意到的,甚 至已盲目相信自己的「眼睛」是最可靠的,因為那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吧!於是我們習慣不懷疑,當然也沒想過懷疑,對於生活裡的一事一物已不求甚解,以「眼 睛」作為一種測量的工具,平面化地理解事物的真相。在現今「真假難辨」的社會生活,大概有些人已決定放棄了解什麼是「真」?什麼是「假」?因為大家對身邊 發生的人和事也無能為力吧!而我透過這部分的練習發現,儘管自己怎樣努力描繪對面的 “Veronica”,都只是一種「遠」距離的觀察;在「觸摸」的過程中,才發現有一些東西是要親身接觸的,在觀察身邊的事物也如是,只有空想的「相」一 點也不透徹,唯有在 “Touch” 的過程中,才了解有那些「真相」還沒有看清楚。
原來我是患有「失憶症」的。在第三部分的練習,其實 是另一個認識 “Veronica”的機會,是上述兩個練習的總結,但有些可怕,我發現自己在這部分可以「突然」忘記十多分鐘前認識的她......當老師吩咐我們鋪一 張白紙在對方的面孔上繪畫那應該認識了的對方時,我的腦袋突然一片空白...... 為什麽?是我在剛才的練習認識不夠深?還是太 「表面化」呢?她的面容應該是怎樣的?在有點慌亂的時候,我再慢慢靜下來,嘗試以一種類似「雕塑」的方法,再「觸摸」並「描繪」記憶裡的她。儘管這一幅圖 像不能以最細緻及全面的角度描述她,但也是一個「立體化」了的溝通經驗。唯一希望是她不要介意我粗疏的畫工「破壞」了她標緻的面容。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