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28, 2009

「迷失」在這個世代中嗎 ?


究竟筆者「問」的是在什麼 ? 引起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同學們在星期一的 “Media & Popular Culture” 課堂上,為「新聞報章」這個「媒體」引起擊烈的爭辯;但從他們的討論中,的確帶出了很多值得深思的問題。

人 們身處現今這片「資訊麻木」和「頹廢」的文化裡,「人」還可以怎樣?似乎「接受」已經成為一種例行公事 (Routine),「思考」已沒有時間,更別談什麼是 「對」 與 「錯」;要認真「消化」身邊的事物已經不容易,還要「選擇過濾」,根本「奢侈」到沒法想像!正當一切事物看似理所當然, 人的「尊嚴」和「道德」還存在嗎 ? 這又回歸到那根本的「問題」,誰作決定? 誰是誰非?
課堂中,那位女同學在言語間表示某某女藝人是刻意「製 作」被「偷拍」的事件時,她暗示那位女藝人是「應有此報」的立場,證明了這位女同學已「真正」被「教育」了,她已忘記了作為「女性」是有「尊嚴」的,事實 是每個人的「身體」也有「私隱」,根本不應成為大眾的「娛樂」和「玩弄」的工具。但為什麼今天的社會 變成這樣? 是我們「放棄」了選擇的權利嗎? 還是現世的「生活模態」就只有這樣?

說來巧合, 因為這個「偷拍」課題在星期六的 “Adaptations, Theater & Culture” 也有被提出來思考和討論......大概這就是現今所謂的「視覺文化」趨勢所引發的病態「都市現象」。
筆 者認識一些年青朋友,總愛一天到晚,什麼東西也用「手機」或「Digital Camera」拍下來,不論是「一頓午餐」, 「一件玩具」, 「一位不認識的人」...... 最初,還感覺他們有趣,但漸漸已發覺他們「不尊重」他人了,不論別人是否同意,也把那些「視覺紀錄」 據為己有,甚至「公諸於世」,無奈地筆者也曾成為其中的「受害者」...... 最可怕是別人會隨意將別人的「醜態」相片放到 “Facebook” 之類的相簿内,瞬間成為別人「點擊」的對像,還要加插一些 「玩笑」的言詞;最後當一切已公開「散播」,那位「原創人」相信已經「遺忘」曾經傷害了別人,因為他們從來不懂「思考」各種看似簡單和理所當然的生活態度 和行為,其實可以何等影響別人......

究竟「先進」科技對我們的「生活」、「道德觀念」、「價值觀」有多大影響?老實說,筆 者已不能想像沒有 “Apple Macintosh”, “Nokia” 手機 “iPod” 和 “Sony” Digital Camera 諸如此類的東西的日子會怎樣過...... (很可憐吧!) 現實的無奈是,因着工作的性質、生活的習慣, 人際網絡等關係,本人不得不承認,已不由自主地被科技「操控」了。

當各位同學也選擇帶一些擁有「歷史」價值的 “object” 時,大概也解釋了為什麼本人在 “Theater” 課堂中會選擇 “iPod” 這件科技產物作為一件對自己很有「意義」的東西;因為它已完全使筆者「迷失」在這個世代中......



February 20, 2009

關於《錄鬼簿》的「鬼」話




前言:

在過去的週日,曾經考慮放棄觀看這場 「第37届香港藝術節」 的表演,當中其實沒有很明確的原因,只是為着對生活裏遇到的不幸未能完全釋懷,心情總是有些忐忑,於是在理性和感性中不斷掙扎了多天;但最終還是硬着頭皮趕赴了這場關於show

始料不及的是,這場show演出過後,筆者竟然良久也不能忘記這些。原因不是害怕,只是有一種 厭惡的感覺縈繞不休;與此同時,本人對 這東西亦產生了一種新的文化想像和體會,並決定立志從新給 預留新的思考空間 。


從前,總在生活當中聽到不少故事,每每深信不疑,偶有一些更是來身邊的朋友和同事,因而那種真實總是被那誇張的傳達方式影響着,繼而加入不斷爭相流傳的行列,於是最後便不得不接受過來,信以為真。但若是從理性的層面想一想,便不難了解,其實一切都是以人為的構想,甚或一廂情願無中生有,漸漸地已談不上什麼了;大抵都是一些關於 的往事,而並不是什麼;那麼,說來清楚一點,所有的故事也不過是訴說着一些身邊人和事;亦也可能為人們心中有鬼因而才那麼繪形繪聲 地說


這種想法也正直是榮先生借為題的創作動機,而背後的意義也只是為了罵。並以那種 不明 暗罵社會中那些心懷不的當權者和資本家,並試圖利用不同的演釋及諷刺一些不論何時何地也不斷發生的權力公平等爭議性的話題;那一份沉重,其實在每隻的演出中也有呈現,方式是以喪禮中的脫服儀式暗喻,那些企圖在完成一場演出後,將那不快的心情忘掉,但最终還是掉不了,這些情景是這次演出最值得觀眾思考的地方。難忘的也就是最殘酷的,當一切發生了,已沒有改變的餘地,正正代表了 歷史 巳成,怎樣也改不了,只會揮之去!那麼還談什麼把往事盡忘 這麼瀟灑, 也許只有接受現實,為這道永不磨滅的歷史記憶致哀吧!,那種可怕的程度,大概連 也給比下去。


後語:
正當社會上所有人也接受認同一種概念和固有的形式時,談也只是一場遊戲,一切神秘感也沒有了,背後所謂的動機其實已呼之欲出,根本談不上什麼創作吧!說明白一點,也只是社會大機制 (Institution) 下的一場表演吧!還談什麼以 伸冤? 總括來說,這場show未免 造作了一點。本人確實不太喜歡,猶其厭惡那些以人出發的鬼樣和演釋模式,那些風聲」,鈴聲鬼聲鬼氣 感覺有點兒嬉! 又再一次證明本人不是 進念的支持者。


算了吧!真鬼也好!假鬼又如何?。對於筆者來說,這場也不過是一場為藝術節而作的表演,於一般買票入場的觀眾說,其實只是為着進念藝術節吧了!對於什麼背後的意義 相信不是太多人關心了。筆者在席間窺聽到一些年青觀眾的無聊 對話,已略知新一代觀眾的無知和貧乏,他們關心的其實也不過是那些 有多少娛樂性。

Thanks!感激這場由進念二十面體的榮念曾創作的實驗劇場《錄鬼簿》,有幸本人在觀看的過程中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