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10, 2009

處之泰然




電影 -《禮儀師之奏鳴曲》
人生的啟思
很久沒有走進戲院了......
大概因為在家觀看 DVD 比較「自在」吧! 所以筆者近年的確很少走進此道「漆黑」的空間;當然也曾經自問為何不再?是不是因為害怕在黑暗中再發現人生的遺憾?可能吧...... 戲院對我來說,實在有太多的記憶,還有那些沉殿在記憶裡的人...... 但此刻這些過去已經不重要了。處身這樣一個「冷漠」的城市,早已知道何等艱難的時刻也總要靠自己「捱」過去,這個地方沒有太多人會留戀過去的人和事,只要學 懂的是在適當時候放低一些個人「尊嚴」,那麼生活可能會容易過一點。但人生實在有太多未知,最難預計的是一旦遇到最失落無助的事情,應該如何面對? 但生命的「奇妙」就是沒有人可以完全理解為何會在某時某刻遇到某些人和事。但最有「意思」的是,只要肯嘗試和克服一些困難,生命就可能在某一刻產生更「精彩」的變化,甚至是一個新「開始」...... 這正是本人於上週觀看的這套日本電影《禮儀師之奏鳴曲》所感悟的。

電影與生活的距離拉近了,卻......
這次有機會和幾位同事再走進戲院的經驗,使我重新感動,因為能夠觀看一齣具誠意發意味的電影是很「安慰」的感覺,更是動人且深刻的,而筆者當時更有一種很想將每一個喜歡的情節也書寫下來的衝動,當然最終不成,事實在那樣漆黑的環境中應該寫不了什麼。如此沒法記下頃刻感受的確有一點無奈......但我沒有放棄,且在完場後立即購買了一張電影原聲專輯,及後發現是日本著名音樂大師久石讓的作品,心情當然更輕奮,因為他在宮其駿的電影音樂一向是筆者的喜好;所以原本只希望可以從音樂中尋回《禮》當中的電影回憶,突然增添了一些意外的驚喜。如此種種外......其實在觀賞電影的過程已很喜歡當中的電影配樂,大提琴 (Cello) 的 演奏調子總給人淒美的感覺,配合日本傳統殯葬儀式的莊嚴與專注氣氛,讓觀眾更能體會到日本人對這件「人生大事」的尊重;故事當中可能有一些已「美化」了的 想像和嚮往,但無可否定的是,死亡作為一個生命結束的同時也正表示了 這個生命的「真正意義」已成然,遺留給身邊的人是一種值得紀念和延續的意義。儘管電 影裡述說的是一種「靜化」了的死亡思維,但這般「專業」對待亡者的「納棺師」和處理葬禮儀式者,已漸漸因各種「資本主義」,「社會機制」和「規範專業化」的因素而不再復見,省略及 "Standardize"了的表面功夫已成為現今的處事模式,傳統儀式於今天的城市進行,也許已演變成一些使人齷齪不安的「工廠化」儀式,而影片中描述納棺儀式安排於亡者家中進行的情境,在今時今日,根本是難以想像和接受的......,在這「冰泠」的都市生活,大概沒有太多人會察覺,當「傳統」文化不再,也正代表了「人情味」已漸漸消失。
樂曲裡的電影片段
一部電影配合優美的音樂真的可以觸動人心,而每個人物的故事也因此而成為一首首娓娓動人的樂曲...... 。但動人心弦的又豈止是這些樂章 ! 筆者認為其中一幕最真摯的描述是來自 Soundtrack 裡其中一首以圓舞曲 (Gui Dance) 帶動的片段......;輕鬆的節奏流露了每個生命 (包括「生者」與「亡者」) 與戲中的主角 (納棺師) 的溝通和交流;一段段道盡人世生命的「來來往往」及喜或悲的時刻,有的「哭笑難辨」,有的「笑對生死」......, 過程中筆者體悟到何謂「快樂」和「悲哀」的人生。如果一個人的離世可以「感化」其他的人對生命的重新「體悟」,並有所釋懷,那應該就是死亡最深層的意義。 筆者於電影中最大的收獲是學會如何「面對人生」;大概就是讓自己於開心的時候盡情地「笑」,但在悲傷之時,也能盡情地「哭」!


在反覆細聽 Soundtrack 之時,的確可尋回不少深刻卻已模糊了的片段...... 。且發現每首樂曲裡的故事也何其動人。當中另一幕戲也是筆者很喜歡的,那就是描述男主角拉奏“Ave Maria”聖誕樂曲給他身邊的社長和同事聆聽的情景,不但看到他們如何在音樂中感動,在音樂中回想起自己的故事,包含無奈也有感慨。那刻使人不得不相信音樂的感染力 是何等偉大。

關於這部電影......

「死亡」最美麗的一刻就是能讓至親至愛的人陪伴在身旁,一同全心全意享受那一刻的安靜......
從死亡的儀式中使生命得到的「安慰」和「諒解」,才是生命真正的意義。
那管是喜還是悲! 至少還有那對生命的堅持......
生者能夠與亡者真心和解的一刻,是最可貴的一刻
「死亡」包含面對、接納、放低、重拾、認清、逃避、發現、了解和喜悅......
經歷了死亡的「美麗」,我感受到何謂「徹悟」;當解脫了肩負的重擔, 愈明瞭生命的可貴。
擁有生命,不是擁有一份受尊重的高尚職業,而是找到生命的「可為」。
依循生命..... 。讓生命尋找那一份自由......

生與死
戲中的主角在失落於生命不知何為的日子裡,曾有過這樣的疑問......
“最終還是要死,為什麼逆流掙扎,這麼「辛苦」 為什麼 ?
在魚兒向上游的一幕,筆者認為這情景與西藏“Mandala”的「美麗」及「消失」同出一徹......,都是一種生命的過程。 (其實是來自 Mr. Ho 在課堂中的啟發。)
另有一幕是如此......
“死亡 (當火化了...... ) 就是通往另一道生命之門 (重生) 的開始......" (那是一個對生命有所徹悟的想法。)
Departure” 的定義
1) The act of leaving. (離開)
2) A starting out, as on a trip or a new course of action. (出發, 起程)


此外......
感動的是賦予及保留生存時擁有的快樂和美麗,而一條「小小的圍巾」也可為「亡者」保留一份記憶,是在世時可延續的美麗記憶 。
戲外的
音樂感染的力量,可能是細述故事其中一個重要關鍵,但要使觀眾有所共鳴。作為一位普通的人,音樂可能就只是一些音符,但它無意與有意間不斷帶動人的情緒,無形而超脫的思考也因此而生,那一份自然的感情引動,彷彿是與生俱來的,從未刻意學習卻可以身心感動......
從日本傳承的納棺祭禮中,我真徹感受到何謂對生命及身體的「尊重」, 如此,當一切心思意念也從亡者開始「出發」,那流露出來的,莊嚴與尊敬必定是「發自內心」的,儘管是帶笑臉又何仿 ? 大概這就是「處之泰然」及「超脫」的狀態。


April 7, 2009

被生活「操控」還是為生命「著色」?

Assignment 3

演出節目:《人間煙火》
劇團: 「新域劇團」
編導: 潘惠森
文章標題: 被生活「操控」還是為生命「著色」?

內容:

論「戲」之始
因為觀賞過「新域劇團」於2009年3月的製作,由潘惠森先生編導的《人間煙火》的緣故,而產生了以下的聯想......

呈現出來的生存處境
戲劇故事主要圍繞着一班生活在香港的人,當中以一位二十五歲的年青人為故事的起點,藉着發生在他身邊的人和事,述說生命如何在當中「活」出存在意義。而觀衆在劇中會看到人生的一些無奈,但透過閱讀這羣平凡普通人的故事,又會對人邊的事物產生更深刻的體會和思考空間。

舞台配置
普遍地,以生活題材為創作靈感的「寫實戲劇」應該最能予以大衆接受和理解,而相對其他「實驗性」和「抽象」的表演形式,這種寫實性應該比較更加能讓觀衆投入 當中的故事。但本人在觀看這齣《人間煙火》的時候,就被一些界乎「寫實」與「抽象」的氣氛和意像迷惑着;從舞台空間的配置和燈光效果,便很容易產生一種不 安的感覺,應該是一種空洞又近乎蒼涼的混雜感覺。安排這樣的舞台裝置和空間設計可能是企圖以此强調在城市生活那種「疏離感」 (Alienation),但對於配合及反照現實世界和環境的真實感,我個人認為是不足的,每場戲的場景轉合也略嫌混亂。至於那些多媒體(Multi- media)影像裝置,更是全劇最突兀的一部分;本人當然明白這絕對是為了配合現代舞台演釋的重要一環,但筆者始終不太欣賞;面對「後現代主義」 (Post-modernism) 的拼貼式 (Collage)文化,可能這是無可避免的製作形式,但若果能夠有距離的使用,也不失是一種當代媒體文化的體現。

戲劇創作的深層意義
從理解故事中那些虛構和真實的人物關係當中,觀衆看到的,是编劇家對於創作和生活變化可能性的探索,也反影着他對社會處境最透徹的一些觀察。雖然未必每位演 員也能達至編導最理想的表演模式和演釋,但當中的互動性已足可傳達作者對生存在當下故事的角式狀態的關注。以這齣擁有清楚的人物性格,而故事結構也明顯的 劇目,大概也不是太難接受和理解。

正當思考《人間煙火》這個劇本的創作過程時,已漸漸明白一個具時代精神 (Zeitgeist) 的戲劇的重要性,不單可以透視編劇對身邊事物的敏感度,也可以表現他對當中那個時代的社會關注有多深。「劇場」既可帶領觀衆進入別人的故事,更可引發他們 對自身故事的關注。這是一種關於戲劇的特別意義,透過個人投入的想像,使戲裡的角色與觀衆距離拉近,大概這也是一種「個人化」 (Personalized) 的經驗,是自身的「確認」過程。在這類表現生命重疊着的可能性,觀衆大可細味到人生的酸、甜、苦、辣...... 如再以一些遼闊的角度去理解別人的題材,「戲」便不再是虛構,一定是以「人本主義」(Humanitarianism) 去演釋這羣基層的生活模態。

對生命的感覺
舞台呈現出來的意象都是與生活密不可分嗎?究竟在既定的人物、故事和空間裡怎樣才能使台下的觀衆尋找到屬於自己的經驗?是腦際的飄蕩?還是那突然而來對生活 的反省?每齣戲最觸動人心的不是什麼特製的「感動」情節,而是各人(包括演員與觀衆)也能夠在有限且黑暗的空間裡從參與有所發現,對自己的生命感到真實, 那管是微不足蹈的工作,還是龐大機構裡的一員,如果可以認真,苦的生活也是一種生活,至少那當中的參與已代表我們對生命的投入;在思考中悠然使我想起 《人》劇的一段戲,是一段描述一些現今香港以收集舊報紙為生的長者們,怎樣不辭勞苦,每天早上呆站在地鐵站幾個鐘頭,目的是等待那些從車站出閘的乘客,將 閱讀過的報紙遞交給他們,(當中以《都市日報》和《頭條新聞》為主),藉此微薄的報酬找一些生活的出路。現實是就算經濟何等發達的城市,都總有一些人為了 生存而奔波不休,在此等地方生活的人,大概已習慣了這種生活環境,什麼艱難也漸漸無動於衷,如斯的活着,是對生命的妥協嗎?


反覆思量的結果......
對於要呈交的第三份功課,我曾經感到一片茫然...... 數天前那些有意觸及的「生活題材」,彷彿一掃而空,是疲累的身體「作遂」?抑或是身體與心靈未能配合一致?對那一刻曾經關心的事情為何突然毫不在意?就這 樣將原來生命裡流轉過的記憶輕易忘掉嗎?任由那些未及細心觀察的生活故事「消聲匿跡」嗎?是不是平凡的生命就沒有可記下來的歲月?又或者我根本從未認真地 仔細想過那些片段的種種?那些曾經與我擦身而過又互相重叠的生命,為何總在未有清楚印象之時已「溜走一空」?經歷千廻百轉的人生路,我決定再停下來回顧生 命裡有那些片段曾經被我「刻意模糊化」,甚至偷偷抹掉了...... 唯希望在細數那些人、事、物對我生命的影響過程中,可以弄清楚自己究竟生活在一個怎樣的世界裡?

一些未完的夢
早上,經過一整夜的睡眠和休息,還以為自己可以將那份生活的「疲累感」一掃而空,繼而再重新思索和俚行生活的一切。豈料滿以為爭取早點睡覺以求達至「精神喚 醒」的狀態的想法,然而對於我這個人是不能「湊效」的,大概因為平日的工作實在有太多「未完成」的夢,所以晚上睡眠時也不由自主地讓腦袋轉過不停,以不斷 「造夢」延續日間未能達至的「夢想」。於是身體和精神也繼續「自我折磨」...... 這種種無形的壓力,大概來自生活裡所要面對的「沮喪」和「不安」吧!

呆在這個「汚煙瘴氣」的都市,大概只有「活」在這兒的人才感受到那種 「沉重」吧!當我們這些「城市人」還以為自己可以忍受種種生活壓力的時候,可能已不知不覺間進入了一種「精神分裂」的狀態;為了生存,我們很可能過着一些 我們不喜歡的生活,每天要對着一些滿口謊言的「假面孔」,又或者幹一些「專業」的「機械化」工作...... 而更可悲的是那樣的生活根本不是我們想追求的,於是日復日,年復年讓自己「平白」走在同一條人生軌跡上。但問題是為什麼要強迫自己如此下去?當生命很可能 在一瞬間消失,而我們為什麼還不及時找一些屬於「自己」的東西?究竟還在等待什麼呢?

生活精采嗎?
關於「生活」這個有關文化的大題目,實在有太多東西值得談論,甚至不知道應該從何說起...... 家庭、社會、人際關係、朋友、家人、理想、工作...... 那就由最基本的生活條件開始談吧;先由一份「工作」開始。在今天這個城市生活,如果沒有一份所謂「正當」或「專業」的工作,是否還可以「活得精采和自 在」?究竟「工作」對一個人的生活有多重要?是享受?還是折磨?像我這樣一個普通的「打工一族」,浮沉於社會數年,已足以「體無完膚」;但最諷刺及難以相 信的工作重擔竟不是每天要「加班」那樣簡單,而是要面對那些「千奇百怪」的人面,什麽人性尊嚴往往被「生活條件」這件「大事」弄得苦不堪言。因為要生活質 素好一點而很可能要遭受「言語侮辱」,又因為想生活好一點而要做一些職務以外的工作,即使極不願意...... (以下就是一個關於這類「工作場景」的真實的例子: 包括強迫設計師們整天站在零售店內當Sales,還要學習Sales的「笑臉迎人」及「粗聲大氣」;而辨公室的行政經理級別更要在店内等待那些Sales 安排工作,例如: 「摺衫」;當然那位年薪超過千萬元的行政總財(CEO)也不甘示弱,「活生生」的站在收銀櫃台最「當眼處」表演為顧客「服務」的包裝貨品「真人 Show」;諸如此類刻意做作的「戲」也不過是藉着表揚他的「輸尊降貴」,同時又以「行動」警告其他職員(包括設計師、經理、文員、茶水工人、會計部、行 政人員)都需要陪伴他做「大戲」;工作在如此這般充滿「壓制」的管理下,一位普通的「打工仔」若要繼續「幹」那份工,就不能反抗,只有默默接受。) 過去,如斯「荒謬」的工作情景我已「参與」了不少,但為了生活,又可以怎樣?那段因為生活要犧牲尊嚴,硬着頭皮做「應聲蟲」的日子,的確不好受;所以到了 今天終於可以「自由」一點,為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決定,是一種幸福吧!但社會上還有多少人可以擁抱這些自由?

一如「奴隸」的工作模式在今 天的香港實屬普遍,一衆「上班族」每天繼續為了生活而營營役役,把自己的生命當作「活祭品」,任由時間洗掉人生的年華,由經濟主導的社會玩弄着,墮落於 「消費生活」的陷阱裡,由他人控制着各人支持生命的意志。面對那殘缺不堪的自我,有誰還願意堅持這份對生命的尊重,不再由別人牽着走......

選擇向「前」、還是向「後」走?
這齣《人間煙火》,隱含很多不能言喻的「沉重」,而劇中人物所要面對的生活壓力、理想、掙扎等等處境,正代表着豐富生命的「複雜」和「可貴」...... 當人要面對某種抉擇和改變的時刻;關鍵只在於他們對自己的「位置」 (Positioning) 有多了解。整體來說,這齣戲是不容易接受的;但故事和人物的設計是不錯的,筆者認為觀看此劇是一種「發現」,一種對生活有所要求的「發現」。

(向生命的「祭台」進發,讓「出賣」自我靈魂的日子迷糊地過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