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14, 2009

從尋找何謂「劇場」開始......


《當布萊希特遇上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劇場演出


因著過去對戲劇的「無知」,而找到現在的「真實」,同時發現了將來的「可能性」......

在未有機會「認識」及「思考」何謂戲劇 (Theatre) 之前,對於「它」,確曾有過一些「天真」的想法.....;曾愚蠢地概括戲劇就是「演戲」 (Act) 那麼簡單,以為它只屬於「表演」 (Performance) 之類的藝術,且「誤信」其中的故事和創作大多與現實 (Reality) 有距 離,甚至想像戲劇大多是虛構的產物 (Fabrication) 吧了,更無知地以為它與「娛樂」定有密切關係...... 誅般種種的誤解,到今天終於有所明識了,現在的戲劇概念對於我來說是「神聖」的,是一種擁有不同「層次」的文化表達和溝通方式;它絕對不是那種導人迷信的 宗教儀式,且與生活是息息相關;從古至今,可見的還有它的「存在意義」和「社會功能」;至於與歷史和人類生命的緊密連係更是明顯。戲劇具有引導生命找到意 義、認清方向和肯定價值的力量,與此同時,它更有安慰人心的作用......;而本人所有對戲劇文化的「領悟」和「感受」其實都是來自這段研究戲劇的日子;可傳釋為一段因著「死亡」的真實故事而找到的「生命」,亦可說是一種「自我發展」的新開始。

這個「悟」的過程不但涵蓋了老師的引導和極具挑戰的實驗課堂;還有那穿梭閱讀中外古今文章和劇本的機會,再而配合那些深值思考的評議和論文;當然少不了我自身「巧遇」的故事、同學們的有趣的討論等;此外那些個人觀看戲劇的親身經驗都是重要的;還有那一段又一段由老師選播的前衛錄像、電影和另類 (Alternative) 表演藝術等;如此種種的「視覺衝激」(Visual Impact) 都是引發深思的關鍵。

而這種從「無」到「有」的真實經,既結合了「觀察」、「嘗試」、「跌撞」和「發現」的探索過程也蘊藏了每位參與者 (Participant) 的文化互動和生命價值。因此,戲劇除了擁有這些由不同生命的成長和經歷所組成的意義外,還有種種深遂的文化探討,而本人對「戲劇」的無盡思考也因此不斷地漫延著......。在未經歷這些劇場課堂以前,是從沒有如此遼闊的思維空間和想像的,於我「戲」終於成為了更「實在」的「生命體」。

儘管真實的生命有時候充滿「缺失」和「遺憾」,但依然慶幸在自己的生命裡有這個階段進行「探 索」;可以有機會認識在「戲」與「文化」的思考空間中的多樣性;既然還有這樣一條從未 發掘的道路,也可算是生命旅程的一個重大發現吧,也正好「應驗」了老師在第一課所預告的一個想法;就是這個“Adaptations, Theatre and Culture”的研究學習是「一個開拓生命思路的序幕」。

「零與一劇團」(Zerone Theater) 的團旨

戲劇和生活之間的連結

除了上述「可預計」的經驗外,在課堂以外我終於也參與了一個別具意義的「劇場」活動,就是親身接觸了一個參加了今年2009的「香港戲劇匯演」的新進業餘劇 團 -「零與一劇團」(Zerone Theater),並成功邀請了當中的一些成員做訪問,而除了與劇團的創辦人“明敏”溝通,還與將會擔任新劇《爸爸的秘密情人》的導演“Anthony” 作了一次對話,在三個多小時的交流和觀察中,同時遇上他們為新劇選角 (Casting),於是便有機會參與了這項活動,親身看到他們如何讀稿和演戲;當中我認識了很多作為一般觀眾所不知道的劇場知識,還發現了一些關於劇場 的有趣事物,但當然亦產生一些從未想過的文化疑問,例如: 大多數的劇場的表演場地為什麼不是在街上發生?為什麼傳統的劇場地都是需要買票方能入場觀看?對於一些有經濟困難的平民觀眾,難道就沒有欣賞戲劇文化演出 的需要麼?引發我提出這些問題的原因是明敏在訪問當天曾表示她所偏向「欣賞」和比較認同的創作和戲劇應該擺放在「美麗」的劇院內演出;但我卻不甚認同;可 能因著在某個Mr.Ho的課堂中,看過他播放給我們研究和思考的一齣上演在監獄內的社區戲劇(Community Theatre) ,當中我看到那班被囚禁的人如何憑著演出威廉 · 莎士比亞 (William Shakespeare) 的 “The Tempest”《暴風雨》的不同角色而尋回「放」自己的機會,從中我感受很深,也領悟到作為戲劇的空間和場景,其實也不過只是一種外在的支持,對演員和觀眾也是的一種表面 (Superfluous) 的框架,在脱離了所謂傳統劇場,「監獄」也可以成為最戲劇性的舞台。

當然劇院和舞台也不是可有可無,但最重要的還是真正的「戲劇精神」如何透過它實現一些人在現實世界中不能如願的事情;藉著自我了解從而對身邊的一切有所包容。我相信於生命裡遇到的失落和遺憾時,戲劇絕對可以成為舒緩身心的良方;情形很可能 就如我在這次訪問中看到的那群年青人那樣。他們在現實生活裡,可能有著很多不快的際遇,又或者因為某些原因而未能滿足個人的理想,還有在人際關係和工作壓 力上的問題......。但他們卻可藉著參與戲劇的工作 (不論台前和幕後的創作),為自己的生命增添意義和方向,並可以同時找到發揮才能的機會。這些都是在“Anthony” 和 “明敏” 的個案中所了解的,譬如訪問中,Anthony表示他開始主動參與 劇場活動是因為想嘗試尋找一些屬於「自己」的東西;從他的動機和積極性,我相信他在過去兩年所參與的劇場工作應該為他帶來了不少滿足感,亦因此推動他繼續積極於劇場的原因,在短短兩年間,他從擔任演員到負責導演工作的過程中,不斷尋求的大概是一種自我的認同。其實在香港像Anthony的業餘劇場工作者也為數不少,究竟還有什麼「推動力」支持他們繼續鑽研下去?我想應該不是什麼政府的支援和理想的收入吧!在明敏的訪問中,我發現她對戲劇 的熱心和興趣是不能以金錢作比擬的;她抱持的是一種既能達成自己的理想又能使人開心的理念,而引發她開始這個工作的原因是她看到的一股「凝聚力」的誕生。 由她當初純為劇本的創作比賽到後來發現有一班人因為演戲而定時聚在一起排練並合作進行各種劇場的工作,使她發現了自己的「存在價值」,至於她對演和寫劇的 了解亦因為一些非預計的際遇中得著,從她的經歷中,我發現很多啟發人生的機會往往以一種不太理想的姿態呈現在我們眼前;在最不滿意的事情發生時,也正是我 們最能發揮潛能的時間;明敏也就經歷了一次當主角Casting的失敗,繼而淪為配角(媽媽的角色),但她後來也因而 終於明白配角也是戲裡的角色,也有發揮的機會,而因著那次演出經驗她更體會到自已媽媽的偉大,因為在鑽研角色的過程中,她天天觀察媽媽的一舉一動,因而不獨對演釋的角色有所認識,最難能可貴的是她因此學會更欣賞媽媽,學會更細意關心身邊的一切;作為一個創作人這是難能可貴的 體驗,同時也再一次証明戲劇文化可帶出很多生活意義。

「零與一劇團」戲劇匯演公開招募 – 1

實現什麼?

相信從他們經歷的自我了解和探索過程,最終可達至的是一種「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 的目的,是一種理想人性發展的模式。而可所延伸的個人和社會意義是無盡的;反觀在今天的香港「戲劇生態」,可見的精神都是以「消費時代」的標準為主,戲劇 文化已被「統一」了商業包裝掩蓋了,戲劇應有的深度被「膚淺」的金錢世界淹沒了,什麼以人為本的人道觀念正漸漸消失,香港戲劇界的「悶局」將會如此繼續下 去嗎?


反思自我扮演的角色

有幸透過這次接觸這些活躍於香港業餘 (Amateur) 劇場工作的年青人,使我得以對劇場的「眼界」和「思考」誇進了一大步。因而不知不覺間,對戲劇產生了另一種「認識」、「感受」和「關心」。

其實很多時候,生命中的戲劇就在漫不經意中開展了每個人生存的意義,只可惜大多數人也未必有機會細意思量!戲劇有趣的地方是有時候以「寫實」的場景演荒誕的故事,而有時候卻以抽象的空間引發「真實」的想像,在穿梭往來的過程中,戲劇應該會因為不同的生命交流而不斷融合......。

從這次訪問的過程中,我實現了作為觀察者(Observer)和傾聽者(Listener)的角色扮演,同時思索所有關於戲場的發展和方向,意圖不斷憑著相互的對答中尋找戲劇文化的「可能性」和「可塑空間」。並嘗試從他們的話語和思考中了解戲劇與他們的生命如何互相呼應。很想從中了解戲劇對他們及其身邊的人有何影響。過程中找到了一些屬於他們與戲劇的關係,是一種生命的「感染力」。


另類空間的想像

一個平常的生活場景,工廠大廈內,因著一些年青人對戲劇產生了興趣,聚在一起,於是這個本來不屬於劇場的空間,突然變成充滿了文藝氣息的地方。

「零與一劇團」戲劇匯演公開招募 - 2

還有......

另類的音樂模式: 排練與讀白的過程
演員: 現實生活裡的人
專業的虛偽 vs 非專業的真誠
創作與生活的真實和密切性
沒有資助的出路......
對生命的了解: 尋找和認同
共同的生命方向

在過去參與這十堂的 “Adaptations, Theatre and Culture” 研究課程中,我體會到劇場的廣闊、多變和深度;對存在於 "Theatre" 中的生命,竟發現一切都是從死亡開始...... 。如若不去體驗這種真實的可信性,根本無法實現劇場的意義。

包括:

1) 對社會和生活的關心
2) 對時代的回應
3) 對生命的感覺
4) 對美學的交流和感應


《當布萊希特遇上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劇照

Profile:

梁樂衡 (Anthony Leung)

業餘劇場工作者。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美術與設計教育(榮譽)文學士,現為「彩虹劇社」和「零與一劇團」的幹事,曾演出劇目包括《三對鴛鴦一羹糖》(演員及平面設 計),《淡淡桂花香》(演員、平面及服裝設計),《一又四份一人的旅行》(演員),《嫁入姑婆屋》(演員);還有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的「布萊希特 節」《當布萊希特遇上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員),《沙角乙明火炭約》(後台主任),「焦媛實驗劇團」《南北和》(演員) 等。


相關網誌:

Zero and One Theater Forum
http://zeronetheater.2forum.biz/


「零與一劇團」 (Zerone Theater)
http://hk.myblog.yahoo.com/jw!8Y8GZKiIFQUzEGDLnjZyg53wdreg


2009 戲劇匯演公開招募
http://hk.myblog.yahoo.com/zeronetheater/article?mid=436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Drama Societies - Brecht Festival (布萊希特戲劇節)
http://www.hongkongdrama.com/programme2008/brecht%20festival.htm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Drama Societies (香港戲劇協會)
http://www.hongkongdrama.com/index.html


布萊希特戲劇節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