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29, 2009

點化


經過了今天晚上的課堂 (The body in Art and Culture) 和 “Cosplay” 現象的Presentation, 忽然再被老師從新 “點醒” 過來,當所有同學都不斷努力為所研究的題目 “理論化” 和 “合理化” 的同時,正諷刺地代表他們經已陷入一個錯誤的境況和思考模式,也如老師所言,同學已漸漸有所偏差,也代表他們脱離甚至忘記甚麼是 “文化研究” 的真正目的。

認真的想一想,大部分文化研究的 Case Study 及 Research Topic 其實都是學習如何看待 “自己” 及身邊的人?但可惜的是,注意到這點的重要; 如果正如大多數人的想法,光是著眼怎樣 “做好這份功課” 這一個理念,結果多是不理想的,因為進行研究是一種發展過程,在不斷推敲的過程中,往往會發現更多,而且極可能超越了原來的目的,這種經驗是難能可貴的。當然,最需要認真思考的核心問題其實是採用甚麼角度作探求,如若脱離不了偏見,還談什麼?

當我們開始怎樣將別人分類、識,甚至以歧視的目光 “看” 的同時,也同時可能表現了我們有多膚淺、短視和偏見;這也正是進行文化研究最要不得的思想。相反,若能抱持開放、客觀的態度和精神,才能發現更多研究的樂趣,以輕鬆的手法處理,其實並不代表不夠嚴緊和認真;只是發現 “文化” 這個題目根本沒有特定的答案,而這也正是當中最有趣的地方。

今天,我們的世界太單一化了,稍稍走出原來的軌道,便好像犯下 "離天大禍",天啊!請不要我們做 “倒模” 人,請不要再 "人云亦云",讓充滿創意的年青人飛高一點,不管他們玩 “Cosplay” 還是自製 “造形” ,也不過是一種 “自我演練” ,容讓他們發揮創意吧!不要再任由自己的眼睛小看別人, “Cosplayer” 也不過是 “大社會” 的 “小社區”,透過今天晚上的研究,慶幸本人的視野又再進步了一點點。


October 18, 2009

第八年......

Sun in an empty room
Edward Hopper

終於再次要搬家了。

於是家中的成員為了減輕 負擔,正大規模決定要 棄掉什麼東西;究竟這個看似以 捨棄為大前提的 Event,會否還可尋回一些?會否突然成為主角?其實這次是殊不容易的行動,因為大家都有 戀物癖,對於自己所擁有的 收藏總是不捨不棄...... 其實為了甚麼?為甚麼作不了決定? 對於一堆堆差不多遺忘了的 舊物,為何還戀戀不捨?是不是因為那種害怕 失去的想法?還是任意讓自己徘徊於舊有的記憶中?為何如此執著? “放下真的那麼困難嗎



一些殘留的記憶

The Plain of Air
Rene Magritte


2009920

這是修讀 視覺文化硏究課程的第二年,也代表著第三個學期要開始了。轉瞬間時間已溜走了一半,奈何依舊活在迷迷糊糊的日子中......

在過去一年所發生的事情對於我的人生作了很大的改變;實在有太多不能控制的事不斷發生,深刻且充滿遺憾。但最無奈的是時間儘管過去,那曾經歷過的喜與悲總是抹不掉,一道又一道的傷痕好像從沒有痊...... 回想起來,真的發現自己的生命已複雜了很多。

而這陣子因為修讀了 “Photomedia”,那便開始不斷尋找、思考、研讀所有關於相片和攝影的歷史和理論,從觀看別人的作品到細閱自己所擁有的相片,赫然發現實在錯失了太多 時刻” (moment) ,從看似平凡的人和事中其實還有很多未被認真對待的,相片隱藏了 ,也隱藏了生命的意義...... 但現今先進到 "不得了" 的攝影科技只叫我們更不懂和忘記影像被拍下來的真正意義,理所當然的生活態度竟成為了一種遺憾......

也正因為有如此的想法,在我翻閱舊有相片的歷程中發現了很多...... 很多曾經擁有,卻從未 "在意" 的人情味;原來每一張相片裡也實在有太多說不完的故事,觸動的不只是熟悉的人和景,而是一些只屬於那一刻的情,大概文字也難以表達出來,只有在細看影像的過程中,感覺才慢慢被滲透出來...... 時間突然變得實在了,縱然一切已過去。



回應......

文化事件: 大路西遊2之(阿)公審三藏

日期: 2009年10月17

有很多 "問題" 想問老師, 但知道沒有...... 那既然沒有"model answer" 還要答什麼 ? 倘若談的是 "獨立思考" , 那還問 ! 如果現實就是這樣簡單,那不用談了吧。但是除了 “獨立思考” ,還有呢?

抱歉 ! 是觀看了 "大路西遊2之(阿)公審三藏" 後帶著離開的 “迷” ; 那可算是 “獨立思考" ? 事實,本人是以 “獨立觀衆” 的身份參與的, 如有雷同的 “觀衆”,那是一種 "巧合" , 無話可說。

在 "疑惑中" 離開觀衆席是一種很 “特別” 的經驗......,是 "思考" 的好機會, 當掙扎在 “離場” 與

“繼續等待” 之間,作為觀衆會突然有所保留, 不希望在人羣中太 “突出”,怕被誤會不太 "禮貌" ......;

當台上台下的表演者也一一消失了, 儘管眼前遇到的與過往的經驗不同,沒有 “由暗轉明”

的燈光指示,又看不見 “謝幕” 的演員...... 在有點 “為難” 的情况下,起 "拍手" 的聲音,似乎打破了一點點難......

終於可以 "離開了",可能是大部份觀衆的希望比較積極,觀衆好像是多了一點點 “思考” 和 “觀察” 的空間,這個 “決定” 的過程,是訓練 “獨立思考” 的機會, 可惜的是大多還是離不開受別人影這個事實...... (這使我想到劇中一點點教人唏噓的, '你們都是 "差不多" 的 “模樣” 吧 !' ) 不知道有多少人聽懂呢?

還有...... 還有很多...... 多...... 關於這個劇要問的 (沒完沒了......)

http://www.rthk.org.hk/rthk/radio2/Artscritique/20091031.html